10/11/2005

Pusan Interational Film Festival-2

艷陽,沙灘,海洋一幅美好的度假景色就這樣的呈現在眼前,拎著相機的貓兒卻只能用眼睛觀賞用心靈想像,在那樣的美景之前工作卻是像海浪一般的一陣又一陣的狂襲而來.我卻用著另外一種的心情來享受的工作旅行的樂趣,來到了釜山已經六天也沒有時間好好的去逛逛這各韓國的第二大城市.希望後面還是有時間可以到處溜搭溜搭晃晃囉!
韓國對於自己電影事業的保護可以說是極盡苛護,政府鼓勵人民進戲院看電影,也用盡方法控制了自己的對手,國外電影要在這各國度上戲,絕不可能有所謂的全球同步的聯映,絕對要晚過幾各星期甚至幾各月的時間差距,而且限制每一各戲院的螢幕一年所能放映國際電影的場次數量,用這樣的方式減少對手在上映時間的長效性,讓進電影院的人們選擇性與變化性儘量的單一化,這樣更可以讓韓國市場不會因為好萊鄔電影的侵襲而受到傷害.
電影不只是一種娛樂事業也是文化的產業,一個國家的電影文化事業的興盛,往往會為了那各國家證明自己在於國際地位與文化地位留下深層的足跡,
對於台灣政府與人民來說電影文化事業不是產業而是慘業,
口口聲聲說要愛台灣的政府官員一年之中自己走進戲院看了多少部國片,
更遑論民眾自己自願自發的去看國片,上行下效這句話很貼切,
政府只關謝政治權利只關心大財團只關心選票的多寡,沒多少真正用心關心要讓台灣的電影創造新的視野,

台灣的電影導演們很努力的去創造自己的夢想,告訴全世界的文化與電影人說台灣在哪裡,可是自己的同袍跟父母官員卻一在一在的忽視與傷害著他們,
不過今年台灣的電影已經進步很多台灣看電影的人們也進步很多會進電影院看台灣的電影,可是拿人民餵養納稅錢的父母官勒?
牠們有進戲院嗎?
牠們有想過怎樣鼓勵電影事業嗎?
與其給一筆拍片的輔導金為何不想想用怎樣的方式鼓勵人民進戲院看自己的電影,不是花錢了事而是要做事,花別人的錢很容易做一件真正的事卻很難...

沒有留言: